Friday, September 01, 2006

陌生地走回熟悉的路……

在香港读书以来,这是第一次从北京直飞香港机场,登机的手续变得复杂了,抵港却变得很轻松,不但行李不多,而且不用在罗湖走两个关口间那长长的通道,不用把两张身份证像玩牌一样在通行证里换来换去。

航班很早,7点爸送我去机场,本想在车上睡一会儿,却很清醒地跟爸聊起来了,过去一年里在香港的好朋友和那些好玩的事情在短短1小时的车程里竟全都涌了出 来,困意全无。更没想到还会在机场的海关碰到同学,拿了蛋塔给我送行!爸嘱咐我很多,已经是第二年了,我却似乎有了更多让他挂念的事情。我静静地听着,听 着那些早已在我心中扎根了的话,却也只是默然地听着。

爸看着我走进了海关,那是他能送我的最后一站。直到我通过安检,回头望,却发现他还没离开。然而我竟少了曾经那份离别的痛。记得去年春节也是这样,爸妈站在 海关那一边,在走进候机大厅的路上,眼泪抑制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。我高高的抬起头,终于没有让它流下来。然而这一次我没有。手机还在不停的忙碌着,一个个的电话、一条条短信、一句句道别。我踏上停机坪的接驳车,体会到的竟然是一丝轻松!


飞了,我从窗户里模糊的影像看到自己,仿佛瘦了一些,和黑眼圈……一年,加上一整个夏天,我的确经历了很多东西,有了太多的收获,有时甚至能听到身体内长大的声音。然后,突然觉得累了。我 闲不住,朋友也这么说。尽管自己被测试出最适合学新闻,却极力反对峰放弃物理转战新闻。那将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,需要圆滑的处世态度,需要极度外向、热情,而我觉得峰不是这样的人,我也不是。我说现在自己的忙只是因为爱玩,玩生物、玩写作、玩音乐、玩旅行、玩和人打交道……我生活在自己玩的世界里,想象着自己在实践着想象,我以为这便占据真正属于我的领地。却像现在这样:玩到筋疲力尽。突然发现小手指有时会麻木,爸说是颈椎的问题;体力在渐渐减退,视力一次又一次地下降,我的任性,难道真的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吗?


五月里刚刚回家的时候,我发现自己变了,变得不适应北京的生活,变得挑剔起来。曾经是那样地憎恨这种感觉,因为知道孩子永远 不可以背叛自己的母亲,却又一度沉沦其中。京腔京韵,京城的优雅一如既往,可我的感受却今非昔比。有时好像与她血脉相连,有时却若即若离。说爱,却不满足。我终究知道这不是爱,因为爱意味着爱她的一切,甚至她的缺点。在长安街边伴着路灯散步,放肆的批评着高档消费,却又跑到中粮广场找百佳。总听不得人说四中半个不字,说北京半个不字,说祖国半个不字,自己呢?却一心要走得更远,尽管信奉落叶归根。

好在,家,终究是家。只是一时的调整,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北京的心跳。那儿有我的朋友,我的回忆。不论开心与痛苦,身边总会有陪伴的人。我依然可以滔滔不绝的为朋友讲解着北京,那些印象中关于生活的故事总能脱口而出。一次又一次沿着后海走,一次又一次重温并续写着我与她的感情,直到不可割舍。

整个夏天我没有继续关注BBC,而开始读红学、看散文。突然发觉自己的语言竟可以美妙到令人无法自拔的地步。有时会缠着爸爸晚上开车去午门。站在广场上,表弟一如既往地跟我开着玩笑,他 看到的是一座威严的城门,而爸爸只是站在我身后,他能读懂我心里除了敬畏以外的那份沉重。我并非为了附庸风雅怀古凭吊,而是渴望感受那种历史的压抑给内心带来的最本质的宁静。三个月里去了些纪念馆,我也总是很安静地看,似乎大脑已经休息,只有眼睛在带着心去看。仔细回想我的整个夏天,似乎一直在用心去看,甚至在用心说话。于是,会说到奋,说到愤怒,说到心痛,言语不再让大 脑修饰,心讲出许久体会后最真切的观点和建议。桥说我开朗了,可她不知道聊天间我的字字句句都是让心带着血流露出来的。记得为了修改一篇文章,我几乎和爸妈大吵,看着那些被更改了的文字就好像看见自己的血滴洒在茫茫大海,看见自己的脚印淹没在皑皑积雪之下,尽管,那些文字本应该被修改。

在飞机上的三个小时是疲劳的,睡了一会儿,醒来吃饭。头脑中模模糊糊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, 想起一个词叫归属,然后忘记了它的意义。下了飞机,香港的闷热没有让我再一次感觉难以忍受,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潮湿,或者说,已经对它麻木了。搭E22回宿舍,从大屿山到九龙塘,我依旧坐在巴士上层第一排的位置上,没有开mp3,只是静静的看着沿途的高楼大厦,听着巴士电视里的广东话。没有了四月份从越南回来时的那种亲切与兴奋,我因为忘记归属而沉默下来。之后忙碌地check-in、在银行和SDS跑来跑去、从又一城到旺角再到沙田,我终于把自己安顿下来了。十点多拎着两袋子被子枕头洗衣篮之类的从宜家回宿舍的时 候,手因为过度疲劳在抖,心却因为激动也颤抖了起来,而仔细回想,这激动仅仅是缘于那微不足道的独立感而已。

见到了来自德国的室友 Hedi,英德混血儿,跟Native speaker没什么区别。见到了久违的Steven,这家伙还是那么混。Nathan就是贫、Jasson剪头了。硕和晓璇把头发留起来了,Enae了新装备”……Dolphin拥抱之后又跑去跟室友和其他一帮exchange奔了尖沙嘴。大家都没变,我和Hedi, Katty, Vivian,Lily,Joan几乎形影不离。我知道自己回到了香港,回到了CityU,回到了我已经熟悉了一年的地方。而夜深人静,当我再一次守在电脑前,听着那种悠扬的旋 律,思绪却仿佛绞在了一起……我不喜欢香港这个浮躁的城市,我不喜欢那些繁华带来的压抑感,却又依恋上了她,却又为了她对自己的家一度陌生起来,我想知道究竟哪里才是我熟悉的地方?究竟哪里才是属于我的地方?

昨晚去维港看water show,熟悉的人群、熟悉的夜景、熟悉的海港的味道,这一切对我都太熟悉了,连相机都没带。而文化中心的喷泉表演是新鲜的。在Hedi她们激动的疯狂照相时,那音乐中的水幕幻灯竟深深的震撼了我:是我熟悉的雅尼、梁祝、1812序曲,是我熟悉的黄大仙、铜锣湾、南丫岛,却带来了我不熟悉的结合,不熟悉的战栗!我兴奋得看着,就像当初兴奋得看着十一的焰火,看着每晚八点的灯饰表演。熟悉、陌生已经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变。我还是我, 还是那个从北京出来的读书的女孩,曾经喜爱的东西依旧让我感动,1812的钟声依旧敲在我心底。只是,我开始想得更多,开始回忆并且期望的更多……

北京还是北京,就像扬说的,无论人走多远,那都是我的家。香港还是香港,包容着所有能共存的和不能共存的,总是我可爱的学校。爸妈还是爸妈,能在海关一直陪伴我消失在安检处尽头的,永远是他们的目光。我还是我,会愈发欣赏香港却割舍不下北京的,一直都是我骨子里的眷恋……

3 comments:

peach said...

我能理解你的这种情感。
希望搭档无论身在何处,心灵都有归属感。
也希望你顺利,开心!



Anonymous said...

看完之后发觉自己无言以对,似曾相识的感觉,就在那一闪念间。。。

沉淀下来的是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和情感,大家一起努力吧。。。

Anonymous said...

似乎两次离开,你都体会到了,我曾经说的,也曾经体会过的感受.不过你比我好的多,你出生在北京,他带给你血脉里的东西,会让你更容易去承接.
相信你会更客观的去看待一切
让我们一起看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我们的家乡变的更好吧